域名不卖,勿扰!

研发工程师为你详解山寨机、品牌机和水货机(四)

铱星计划是通信史上一个流星,一个美丽的故事(A Beautiful Story)。摩托罗拉公司很聪明地利用其技术优势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。该计划一出炉就引起世人的广泛注目,也赢得了风险投资家的青睐。摩托罗拉为此自己拿出了十亿美元,同时钓鱼似的从投资公司有拿到近五十亿美元,从而大大降低了自己的风险。但是,在商业运作上,摩托罗拉做得很不成功。首先,市场分析现在看来就有问题,成本过高导致用户数量不可能达到预计的盈利所必需的规模。而成本过高的原因又是技术选择的失误造成的。摩托罗拉长期以来都是一个了不起的技术公司,它长于技术,但是过分相信技术的作用。铱星计划在技术上是无与伦比的,但是,过于超前市场的技术不仅导致成本过高,而且维护费用也是巨大的。另外,引入风投本身的弊端在项目的后期凸显出来,那就是投资者为了收回投资,过早将铱星系统投入商用,当时这个系统通话的可靠性和清晰度很差,数据传输速率也仅有 2.4Kps ,因此除了打电话没法做任何事,这使得潜在的用户大失所望。概况来讲,就是铱星计划太超前了,它开业的前两个季度,在全球只有一万个用户,而当初市场的分析去乐观地预计,仅在中国就能有这个数的十倍。在后期商业运作上。铱星公司问题很多,最终导致银行停止贷款、部分股东撤回投资,并导致公司在股市上停盘的致命打击。



  现在,仍然可以买到铱星手机。在淘宝搜索“铱星”,能找到不少卖家价钱在1万到1万6之间。据说,这类手机在国内也还比较畅销,针对于特定野外探险的人群进行销售。这种几乎成了奢侈品,像我们这等普通大众,是无福消受了。

  铱星计划使得摩托罗拉元气大伤,直到2004年,推出了一台V3手机。 V3上市之前,摩托罗拉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,公司在全球陷入巨额亏损,人员士气低落。自称“每天都在寻找‘破坏’摩托罗拉方式”的詹德上台后,确立了设计战略,打造出当时世界上最薄的翻盖手机。正是依靠V3,摩托罗拉2005年全年利润提高了102%,手机发货量增长40%,摩托罗拉品牌也重焕生机。至今,V3在全球许多国家的畅销手机排行榜上仍位居前列。



  但此后的几年里,在V3之外,摩托罗拉再也没有出过让人记得住的产品。与之前相比,以产品线丰富著称,甚至采用过“机海战术”的摩托罗拉,明显放慢了新款机型推出的速度。

  在分析摩托罗拉的产品线问题时,很多分析师都不约而同地指出,摩托罗拉三年来业绩严重依赖极其成功的RAZR系列。V3最初推出市场的时候定位是商务机,当时的售价在4000元以上。在市场获得好评后,摩托罗拉增加了V3的颜色选择,又改为主打时尚牌。同时为扩大市场份额,不断拉低V3的价格,产品上市的 18个月内,价格降幅达60%以上。摩托罗拉的多媒体手机KRZR及类似于黑莓的Q系列等产品没能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,就是它将RAZR系列机型的价格降至了令人无法抗拒的水平。而竞争对手诺基亚却不断整合机型模式,开发功能齐备而层次感分明的新款时尚手机。



  “以前摩托罗拉新品推出的速度快,频率高,虽然没有让消费者特别记住哪一款,但淹没在摩托罗拉众多的产品中,消费者也无暇记住竞争对手的产品。”让一位与摩托罗拉合作了6年的北京经销商总裁感觉十分愤怒的是,“但现在在我的印象中,诺基亚每推出高中低档都覆盖的5款产品,摩托罗拉才能推出一款,而且新款的出货速度也平均比诺基亚慢一个星期左右。”



  世界上伟大、经典的产品长盛不衰的例子比比皆是,但摩托罗拉忽略了重要的一点,他所在的手机行业竞争早已进入了一个日行千里的阶段,消费者的需求变化飘忽不定,想单骑救主、靠一款产品打天下的想法根本不现实。

  过于单薄和老旧的产品线直接影响了摩托罗拉产品的利润率。尽管RAZR风光无限,但这一系列“中坚”产品的不断降价,也使目前摩托罗拉产品的利润率只有11.2%,而竞争对手诺基亚为16.8%。

  由于手机销售业务持续下滑,摩托罗拉于2008年1月31日宣布,将考虑出售手机部门。 有人对摩托罗拉进行了总结,”成也V3,败也V3“,这句话或许是最好的总结。

  摩托罗拉,一个贵族的没落,见证了手机从1G到2G时代的发展历史。2G时代,还有很多可介绍的公司,例如诺基亚,我们后文再叙述。下面先讲讲3G相关的东西。

  说到3G,不得不提到一个公司—高通。很多人说,高通是一个流氓公司,怎么个流氓法呢?

  高通,成立于1985年7月。创始人兼董事长为艾文·雅各布,被承做CDMA之父。高通的得意之作,是韩国CDMA商业化运营的成功。



  但是,高通的专利费贵的比较离谱,据韩国信息与通信部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,使用美国高通CDMA技术的韩国手机厂商在1995-2005年期间一共支付了 26亿美元的专利费。报告称,2004年包括三星电子和LG电子在内的韩国手机厂商支付的专利费合计达5.657亿美元左右,2005年约为5.14亿美元。

  在中国,3G这个东西也提了好多年,从05年开始,媒体每年都说,“3G牌照预计今年放牌”,却一直拖到了2009年,为什么迟迟没实现呢?这其中离不开高通公司的影子,因为3G涉及到种种专利技术,高通公司在CDMA2000处于绝对优势地位,拥有主要的基本专利,并且专利数量占据 29%的份额。高通同时还持有6%的WCDMA专利。高通始终坚持高额的专利费,谈判屡屡陷入僵局,以致很多人称其为流氓公司。



  有人要问了,3G有哪些优势啊?其实主要优势就是一个:上网速度快。大家都知道,现在的GPRS上网,速度是很慢的,用手机上QQ还差不多,浏览大点的网页就显得速度很慢了,下载MP3歌曲都比较慢,下载电影就更不行了。而3G手机不但能轻松下载音乐,而且能流畅的观看电视,电影,并进行视频通话。速度快了,很多应用就可以做了,只要资费合理,推广开来的话,3G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。试想要电脑才能做的事情,在手机上就可以实现,那是多么方便的一件事!



  中国的3G牌照发放,由于种种原因,一拖再拖,终于在电信重组之后的2009年发牌了。牌照总共3张,3种3G制式的牌照同时发放给3家运营商。

  中国移动:TD-SCDMA

  联通:WCDMA

  电信:CDMA 2000

  这三种制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
  先说TD-SCDMA吧,这个东西其实值得大书特书的,非常有中国特色的东西。TD-SCDMA的中文含义为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,中国提出的TD-SCDMA已正式成为



  全球3G标准之一,该方案的主要技术集中在大唐公司手中。作为工程师,我对国内公司的实力是持有怀疑态度的,特别是官方性质如此浓厚的公司。遥想当年的局域网无线标准(WAPI)的无疾而终,可以证实我的怀疑。当时浩浩荡荡的就要强制推行了,但在种种质疑之下以及国际巨头的压力之下,还是无限期延迟推行这一标准,间接判了其死刑。质疑最大的,就是如此标准居然没多久的验证和讨论,而且由西安的一家大家都没听过的公司主导,该标准的技术资料也未公开。这使人不得不怀疑是利益集团的产物。我现在用的是WIFI上网,如果当年标准强制推行,我现在能否像这样方便的用100多元就能买到无线路由器来无线上网,我表示巨大的怀疑。对WAPI这段历史有兴趣的朋友,可以google一下WAPI。



  TD-SCDMA,这个由大唐公司主导的东西,毕竟运气比 WAPI好,终究成为了标准而且由移动来运营了。这个东西号称国家自主产权,其实大唐真正拥有的专利也不过10%,高通公司都声称拥有其专利。而且这个东西一拖再拖,终于拖到了奥运,到了2008年实在不能再拖的时候,中国移动2008年4月对其进行了公测,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。诸如网络不稳,网速慢等等。



  同时,在2008年4月,一家公司倒闭了,拖欠了员工几个月的工资。现在谈到倒闭,很多人自然的联想到经济危机,放在现在的话,人们对倒闭和裁员估计都麻木了。但,当时金融危机并未开始。这家公司的倒闭,引起了通信业界的震动。这家公司叫凯明,在业界被称为TD芯片大佬的凯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。在TD 产业联盟以及凯明的公司网页上描述自己是“政府特准的第一家3G TD芯片信息产品设计股份有限公司”。



  这家公司的倒闭,显示的投资者对TD的前景信心不足,也表明整个TD的产业链将更加的不完善。

  要知道现在信息时代,是唇亡齿寒的年底,任何一家公司的发展,离不开整个产业链的发展。举个很简单的例子,你做服装厂,必须考虑到布料的采购,包装,物流等等布料又涉及到染织厂。做手机终端的要到的东西就更多,PCB厂,贴片厂,按键厂,模具厂,喇叭厂,天线厂,各种芯片厂,电池厂,液晶屏幕厂,触摸屏厂等等。如果算上基站那些设备,涉及的厂家将会更多。



  尽管现在有TD联盟,建立了所谓的完整产业链。但是,产业链的整体实力,尤其是技术实力和资本实力远远落后于另外两大标准。如果 TD大规模组网,能否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问题、能否实现多厂商供货、能否提供价格款式各异的终端等问题,都将直接影响运营商的决策以及其运营策略。

  中国移动是国内最大的运营商,政府将TD交给其运营,其用心之苦是不难理解的。但是,能否运营成功,我个人表示怀疑。

  下面再说说联通的WCDMA,这个跟我们购买水货手机关系比较大。

  最早的时候,中国只有中国移动一家运营商,1995年7月19日联通首先在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广州开通GSM数字移动电话。两家开始在GSM网络竞争,就把话费降下去了,消费者不断得到实惠。但是,在2002年1月中国联通CDMA网开通。从此,中国联通的GSM网络投入逐渐减少,GSM网络信号问题跟移动网络的差距越来越大,到2008年的时候,联通和移动的利润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了。

版权共享,随意转载:云破天开 » 研发工程师为你详解山寨机、品牌机和水货机(四)

评论

7+2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