域名不卖,勿扰!

升官图

小时候玩过的一个游戏,和大富翁游戏类似,只不过一个是用骰子,一个用陀螺。
art24310086.jpg
升官图是中国古代的图板游戏。产生的年代不详,传汉代、明代发明,亦传创自唐代。当时称“彩选格”、“选官图”、“采选”,据传至北宋始定名为“升 官图”。明、清朝均称升官图,延至民国,经历千年而经久不衰,可见升官图游戏的魅力之大。解放初期仍保留有明清代官制的升官图,大约在五十年代中期,升官 图游戏才在国内消失。
升官图曾经是中国古代非常流行的很大众化的游戏。它是华夏子孙特别钟爱的消遣之物。年节假日特别是“过年”成了年俗,正月里、除夕夜孩子们也通宵达旦玩耍,大人们也非常鼓励孩子们玩,激励孩子们刻苦读书,培养良好的品德,长大后步入仕途,飞黄腾达。

游戏工具
一.棋盘(一副):
中心为内阁衙门,有三个官员 — 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。
围绕中心圈设有五个衙门:六部衙门,都察院衙门, 九卿衙门、京府衙门和翰林院衙门。
最外圈,游戏的起始点,列有十五个出身,从白丁到状元。衙门有京县衙门、布政司衙门,外省衙门、按 察司衙门、外县衙门、外府衙门和外州衙门。 每个衙门内设有不同的职官名称,职官名称上有品级,下有标注(判词)。标明对官员的奖惩措施。

二.陀螺(一个):
陀螺的四个面分别刻有德、才、功、賍字样。转到德或才就升迁,功会平级调动或升迁,而转到賍,表明贪赃枉法,就被贬黜。
注:“賍” 字不是“贜 ”的简化字,也不是“赃”的 繁体字,它是独立的一个字。“賍 ”字义同“赃”。

三.棋子(六枚):
玩家每人一枚棋子。

四.官票(九十张):
为 增加游戏的趣味性,再现清代官票。本图官票以清朝咸丰初期所制为蓝本。官票即银票,相当于实银。 面值分为一两、三两、五两、十两、五十两5种(本图仅设五两、十两、五十两三种官票)。户部规定:银票一两抵制钱二千文。官票盖有户部关防,并有“永远通 行”方形满汉文合璧图记。钞面下端长方格内印有小字8行,“户部奏行官票,凡愿将官票兑换银钱者,与银一律;并准按部定章程搭交官项。伪造者依律治罪不 贷”。

游戏规则
1.玩家人数不限。
2.将代表个人的棋子放在起始点(白丁右侧),表明游戏起始公平合理。
3.轮流转动陀螺,根据陀螺停止转动后朝上面显示的字,按照棋盘上起始处的标注(判词)来移动棋子。例:陀螺停止转动后显示的字是“德”,棋子移到 “案首”;是“才”棋子移到“童生”;“功”棋子移到“白丁”;“賍”不上名。玩家首先获得了学历出身地位,从目不识丁的百姓开始逐步走上升官之旅。
4.继续轮流转动陀螺,按陀螺上的字,依据你所在官职下的判词升迁贬黜。这样循环转动陀螺,直至有人荣 归游戏结束。
5.太师是升官图里最高官位,最先升任太师并荣归者为胜。荣归就是光荣退休还乡享乐余生。
6.庆贺之意是为升任官者祝贺送礼。为增加玩家的兴趣,备有官票。玩家按棋盘四角标注送礼祝贺。送礼每份多少可根据参与人数与官票数量自行规定。
棋盘四角小格里字义说明:
俱与仲状元者送礼双份: 其他玩家给中状元的玩家送双份礼。
太师荣归者俱送礼双份: 在太师位置荣归的玩家,其他人向他祝贺送礼双份。
升至内阁者俱送礼一份: 玩家升至红框内阁位置,其他人向他祝贺送礼一份。
尚书升至太师送礼双份: 从尚书一职直接升至太师,其他人向他祝贺送礼双份。
同衙门小与大送礼,后与先者送礼一份: 玩家进入同一衙门时,官品小的要向官品大的送礼一份;后到此衙门要向先到者送礼一份(指同一官职时)。

十三衙门简介
一、内阁衙门: 明清两代最高中枢机构。内设太师、 太傅、太保。
二、六部衙门: 中央行政机构中分掌全国各类政务六个衙门的总称。直接听命于皇帝。分为吏部、兵部、 刑部、礼部、户部、工部。
1.吏部:相当于组织部、人事部等部门。
2.兵部:相当于国防部、公安部、安全部、交通部、 军委等部门。
3.刑部:相当于最高法院、最高检察院、司法部等部门。
4.礼部:相当于教育部、文化部、宣传部等部门。
5.户部:相当于财政部、民政部、商务部、劳动与社会保障部、审计署、农业部、
中国人民银行、税务总局、工商总局等部门。
6.工部:相当于建设部、国土资源部等部门。
三、都察院衙门: 相当于监察部、中纪委等部门。明清时期最高监察机构,弹劾及建议官署。清代将全国分成十五个监察区。
四、翰林院衙门: 相当于中科院、社科院等部门。在中国历史上翰林院是长期存在的,是文化层次最高的官署。明清时期翰林院主管编修国史、记载皇帝言行起居、进讲经史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和册立制宪等。所属官员统称翰林。
五、九卿衙门: 六部之外的独立官署。
六、按察司衙门: 掌管一省司法、监察、驿传之务及宣抚劝农采访事等。
七、布政司衙门: 布政司的布政使,掌管一省之行政和财赋之出纳。国家政令由他向府、州、县宣布。每十年将全省户籍、税役、民数、田数,汇报于户部。各项重要政务,报于总督、巡抚议行。相当于现地方政府的民政厅、财政厅、商务厅、农业厅、林业厅、畜牧局、建设厅等部门。
八、京府衙门: 京都所属地区的办事机构,不受省管辖。府尹为最高长官,其地位比地方府要高。
九、京县衙门: 京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。不受直隶省管辖。
十、外省衙门: 清代的地方行政机构一般分为省、府 (州、厅)、县三级。外省衙门是京都以外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。省一级的最高长官为总督、巡抚。总督一般掌管二至三省的行政、军事、监察大权。
十一、外府衙门: 地方行政机构。省下设府。知府为最高行政长官,掌管政务及所属州、县的赋役、诉讼等。
十二、外州衙门: 与府同级的直隶州,直属于省。最高行政长官为知州。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直隶厅,直属于省。
十三、外县衙门: 府下设县,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的基层组织。最高长官为知县。

明清主要科举制度
科举考试分为正式与非正式。正式科举考试为乡试、会试和殿试;非正式科举考试——童试。
童试:即县试、府试、院试。
县试:由各县县官主持,是童试第一阶段的考试。
府试:于各府举行的考试,是童试第二阶段。考生为县试中选者,府试录取后既能参加上一级考试。
院试:是童试里最高一级考试,考生为府试中选者,入选后既为生员,生员也是老百姓所称的秀才。
乡试:元、明、清代于各省举行的考试。考生为生员,中试者称举人,前五名世称五经魁,第一名为解元,举人可出任知县。
会试:于京城举行的考试由礼部主持。主考官为内阁学士或六部尚书。应试者为举人,第一名会员,其他为贡士。
殿试:在京城保和殿举行,由皇帝亲自主持,亲发策问的考试,称殿试。殿试录取者称进士。进士分一、 二、三甲;第一甲三名:状元、榜眼、探花,赐进士及第;第二甲赐进士出身,若干名;第三甲赐同 进士出身,若干名。应试者资格为会试录取者。

十五个学历出身说明
白丁:无官职的平民百姓。
童生:未入府、州、县学的知识分子。
案首:凡县试、府试、院试的第一名称为案首。
监生:明、清代于国子监肄业者统称监生。
生员:凡经过规定考试进入府、州、县学者亦称生员。
廩生:明、清时期府、州、县中生员名目之一。廩生领取月米补助生活。
贡生:从生员中选出品学兼优者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生员名称。
举人:明清两代乡试中选者为举人。
解元:乡试第一名为解元。
进士:举人会试中选后,再经殿试录取者统称进士。
二甲:殿试中试者分三等,称一、二、三甲。
会员:会试第一名为会员。
探花:殿试第三名。
榜眼:殿试第二名。
状元:殿试第一名。

古今官位大致情况对照
正一品:中央政治局委员,全国人大副委员长,国务院副总理,国务委员,全国政协副主席。
从一品:中央的部长、省委书记、直辖市委书记,最高法院院长,最高检察院检察长。
正二品:省长、国务院部长、省人大主任、直辖市市长。
从二品:省政协主席、省委副书记、直辖市委副书记、中央副部长。
正三品:副省长、国务院副部长、省人大副主任、直辖市副市长。
从三品:市委书记。
正四品:市长、市人大主任、省政府厅长。
从四品:市政协主席、市委副书记。
正五品:副市长、市人大副主任、省政府副厅长。
从五品:市政协副主席、市政府局长。
正六品:市政府副局长。
从六品:县委书记。
正七品:县长、县人大主任。
从七品:县委副书记、县政协主席。
正八品:副县长、县人大副主任
从八品:县政协副主席。
正九品:乡委书记、乡长。
从九品:副书记、副乡长。
未入流:政府普通职员等。

版权共享,随意转载:云破天开 » 升官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