域名不卖,勿扰!

与拖延症战斗的4个科学方法,总有一款适合你

拖延症,相信你对它并不陌生。作为一枚冉冉升起的业界新星,它接连打败了强迫症与密集恐惧症,与“懒癌”并列成为网络最流行疾病。

通常,拖延症患者的一周是这样度过的:

那么,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“战拖”青年,除了“再刷微信就剁手”这样然并卵的口号之外,有没有更靠谱一点的办法呢?

今天,我们就从各类书籍和文章中总结出4个科学方法,小伙伴们不妨一试。

1.番茄工作法(由Francesco Cirillo1980年代提出)

理论基础:

把任务划分成若干个小部分逐个解决,从而克服“啊好麻烦还是先放着吧”的拖延心理。

操作流程:

①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,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。

②在这25分钟内专注工作,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。

③直到番茄时钟响起,然后在纸上画一个X短暂休息5分钟。

④每4个番茄钟一组,之后有15-30分钟休息时间。

2. 结构化拖延(由斯坦福哲学教授JohnPerry提出,并因此获得2011年搞笑诺贝尔奖)

理论基础:

从小件的,优先级较低的事情开始做起,建立成就感,然后打起精神完成更重要的工作。

操作流程:

①把必须要做的任务做成一个列表,按重要性排序。

②(可选)给自己制造一个“最重要的任务”,它好像有最后期限(但并没有),它好像特别重要(但并不是)。

③从最不重要的事情依次做起。

3. 锻炼意志力(由Roy F. Baumeister, John Tierney在《意志力》中提出)

理论基础:

意志力对战胜拖延症有重要作用,而意志力像肌肉,要通过锻炼来加强。

操作流程(不分先后):

①切断诱惑,比如拔网线。

②在工作中多使用明确规则,少使用模糊的边界。

③保持身边事物的秩序感。

④锻炼身体。

等等。

4. 脱“宅”(由@动机在杭州在《拖延症再见》中提出)

理论基础:

宅在家里会让自己很难从娱乐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,同时“宅”削弱了人际交往中的反馈机制。

操作流程(不分先后):

①多走出房门,参加社群活动。

②整理房间,使自己进入工作状态。

等等。

看了这么多,相信你已经有自己的计划了。

所以,还愣着干什么?

放下手机,回去干活!

参考资料:

维基词条:番茄工作法 John Perry.《拖拉一点也无妨》 Roy F. Baumeister, John Tierney.《意志力》 动机在杭州. 《拖延症再见》

版权共享,随意转载:云破天开 » 与拖延症战斗的4个科学方法,总有一款适合你

1 评论

6+1=

  1. 养鹅成本

    说的有道理

    来自北京
    回复